十三陵导游词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导游,总归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具有形象、生动、具有感染力的特点。那么导游词应该怎么写才更有条理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十三陵导游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十三陵导游词1(历史沿革)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北部天寿山下,因明代迁都北京后,有十三位皇帝埋葬于此,故称十三陵。自明永乐七年(1409)开始建长陵,到清朝顺治初年建思陵,在方圆80平方公里的陵区范围内,共埋葬了明朝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此外还有众多的嫔妃,太子,公主,丛葬宫女等。营建时间前后达200余年,形成了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陵寝建筑群,也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较多的墓葬群。
明成祖朱棣选定在北京营造皇陵,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政治方面。北京是朱棣经营多年的根据地,所以自从他登基起,就计划者迁都北京,故而皇陵随之建在北京,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其次,战略方面。明朝初年,蒙古等的残余势力逃到漠北,成为明朝北方的一个长期威胁。若身处南京,未免有些鞭长莫及,难以达到控制北方局势的目的。所以,朱棣迁都北京的同时在北京卜选陵址,是极具战略意图的举措,这对明朝疆域的巩固也的确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朱棣的决策影响可谓深远。
永乐五年(公元l07年),永乐皇帝的皇后徐氏去世,朱棣命礼部,,工部及术士风水先生等人前往北京一带开始选择万年吉壤”。先后曾指定潭柘寺,燕家台,屠家营等处,朱棣都不满意。后来在江西术士廖均卿的推荐下,选中了昌平这块风水吉壤。整个陵区东,西,北三面群山如拱似屏,南面龙山,虎山分列左右,构成天然门户。陵区大宫门正好建在两山之间,门里是一片开阔的盆地。整个陵区以长陵位关键,以大宫门一一长陵一线为中轴线。北面以天寿山为镇山,东面有蟒山,西面有虎峪,正和风水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再加陵区内温榆河从西北蜿蜒流向东南,形成陵区的抱水,的确是一块风水宝地”。
自永乐七年(公元l409年)正式在此建长陵,到1644年明王朝灭亡,明十三陵的营造工程,历经了二百多年,从没间断。十三陵以时间先后,依次为: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昭陵,定陵,庆陵,德陵,思陵。除以上十三位皇帝外,陵内还葬有皇后23人,皇贵妃1人,及殉葬宫人数十人。另外还有7座妃坟园寝和1座太监墓。由于十三陵中的第一个陵是长陵一一永乐帝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墓,因此长陵的中轴线也就是自然成为整个陵区的中轴线。
(今日十三陵)
1992年,在北京旅游世界之最”的评定中,专家学者对十三陵的判定语为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XXXX年7月,明十三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明清皇家陵寝的扩展项目。《世界遗产名录》对它的评价如下:明清皇家陵寝依照风水理论,精心选址,将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巧妙的安置于地下。它是人类改变自然的产物,体现了传统的建筑装饰思想,阐释了封建中国持续了500余年的世界观和权力观。”
(石牌坊)石牌坊位于神道最南端,建于嘉靖十九年(公元l540年),是陵区的标志。石牌坊青白石料组装雕琢而成。体量巨大,其结构为五间六柱十一楼。其高14米,宽28.86米,是我国现存营造时间最早,建筑等级最高的大型仿木结构的石牌坊。牌坊的夹杆石,四面有浮雕,刻有八对狮子滚绣球和十六条云龙的图案。
(大红门)
大宫门是陵墓区的正门,俗称大红门”。门向南,分三洞,是陵区的总门户。它位于虎山,龙山之间一高岗上,距石牌坊1.25千米。门口左右立下马碑二方,正面刻有官员人等至此下马”八个字。当时奉旨官员到这里,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皆由步行进入陵区,否则以大不敬论罪。《大明律》还规定,陵区内一草一木都不得擅动,否则以谋毁山陵”论罪,且山岭内盗砍树木者斩,家属发配从军”。
(长陵神功圣德碑)
沿中轴线向北距大宫门0.6千米,就是长陵神功圣德碑碑亭。碑亭是重檐歇山式建筑,正方形,四面劈门,高约三丈,建于宣德十年(1435年)。亭内是明成祖永乐帝朱棣的神功胜德碑。碑身正面刻的是明成祖长子一一仁宗朱高炽撰写德神功胜德碑文,碑文有3000多字。碑的背面刻有的是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清高宗撰写的《哀明陵三十韵》,详细记述了长陵,水陵,定陵,思陵几座陵墓的残破状况。碑东侧刻有清政府修明陵的花费记录。碑西侧刻有嘉庆九年(公元1804年),清仁宗论述明亡国的教训得失。长陵的神功胜德碑是十三陵唯一刻有碑文的陵碑,其他各陵碑都均没有刻字。
碑亭四隅各立一座高10.81米的汉白玉华表。这四座华表为墓前标志,也是附属碑亭的装饰性建筑。
大宫门后的大道叫神道,又称陵道。神道纵贯陵园南北,全长7.3公里,向北直达长陵陵门。在碑亭北侧,各有一列石雕群,统称石像生。在陵墓前设置石像生的仪制始于秦汉,以象征死者生前仪卫。此后历代君王沿用不绝,只是神兽形象和数量有所不同。
(石像生)
明十三陵的石像生沿用明孝陵的规制,但增加了4尊功臣像。长陵石像生以一对石望柱开始,其后800米的神道上排列有石兽12对,石人6对。石兽每种两对,狮子,獬豸(xiezhi),骆驼,麒麟,马,象,各四匹,两卧两立分左右排列在神道两侧。石狮的形象威武雄壮,凛然不可侵犯。陵前置狮子为镇物,用以驱区避邪;獬豸是传说中象征公平正义的神兽,它被认为能辨曲直”,有触不直者”的能力,在此也起着保护帝王的作用。骆驼为沙漠之舟,象征运输。大象聪明温和,力大无比,象征祥瑞,且帝王生前仪仗也多用大象。麒麟,是传说中的神兽,古人认为如有麒麟出现,则是帝王有圣德,天下太平的象征。在神道上设置麒麟有歌功颂德之意。石马多被置于陵墓前,原因是皇帝生前仪仗中必有仗马。石人6对,文臣,武臣,勋臣各四人,分别象征帝王朝会中的各级官员,将军和有功之臣。这些石声像建于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
(棂星门)
石声像的北端是一座玲珑别致的棂星门。古人认为圣殿之有棂星门,盖尊圣门如天门也”。故用棂星命名的门成为一种象征,比作天宫之门。此处棂星门为三开间,门上中间各饰有火焰珠宝,因此又俗称火焰牌坊”,也叫龙风门。
十三陵导游词2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北京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xxx。
1992年,在“北京旅游世界之最”的评定中,专家学者对十三陵的判定语为“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2003年7月,明十三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明清皇家陵寝的扩展项目。《世界遗产名录》对它的评价如下:“明清皇家陵寝依照风水理论,精心选址,将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巧妙的安置于地下。它是人类改变自然的产物,体现了传统的建筑装饰思想,阐释了封建中国持续了500余年的世界观和权力观。”
(明成祖朱棣)
……此处隐藏14798个字……p>过了碑亭,在800米的神道上排列着石兽12对、石人6对,叫做石像生。树立这些是为了体现帝王生前的仪仗和死后的尊严。
这是一座棂星门,也叫龙凤门,取天门之意。在这个三门六柱的门中央位置上,有三个火焰宝珠,所以这里也被叫做火焰牌坊。
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座宏伟建筑就是——长陵,它是明十三陵中规模最大、营建时间最长、保存最完好的一座陵墓。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得了皇位,改年号为永乐。在执政的22年中,勤于政务、不喜奢华,作了许多益事,主持编纂《永乐大典》,派郑和六下西洋,中国被收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古迹中有四处是朱棣开创基业的。长陵共占地10公顷,中轴线建筑有陵恩门,陵恩殿,明楼,宝城和宝顶。陵墓共有三进院,最具欣赏价值和文物价值的是位于二进院落中的陵恩殿,是十三陵中唯一保存完好的祾恩殿,祾恩的意思,是仿照紫禁城的太和殿的规制建成的,它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重檐庑殿顶,殿内有60根巨大楠木柱,中间的四根直径都达到了一米以上,是国内最好的楠木殿,用途是供奉帝后神位和举行谒(ye)陵祭祀活动的场所。
从殿后门出来就到达了第三进院落,长陵标志性的建筑——明楼,明楼内竖有石碑一块,上书:大明成祖文皇帝之陵,因为皇帝姓朱,所以碑身也都是用的朱砂红色。
接下来我们去定陵,在那里大家就可以参观到古代皇帝的地下宫殿了。 定陵是明朝第13位皇帝神宗万历朱翊钧和孝端、孝靖两位皇后的合葬墓。朱翊钧是明朝在位最久的皇帝,九岁登基后以万历十七年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前一段有大臣张居正的辅佐,国家的各方面都有很大发展,大有中兴大明之势。张居正病逝后,他像换了一个人, 28年不理朝政,导致国家几乎停摆。后人评论,其实明朝灭亡的命运,在万历皇帝时就已经成为定局了。朱翊钧一生中作过一件值得称道的事情就是万历二十年至二十七年决定了“抗日援朝”战争,巩固了中朝关系。
定陵是十三陵中的第三大陵,建筑规制去祖父世宗永陵,宝城前面的建筑在战火中被毁,从仅存的须弥座台基上可以想见当年的规模。在前面的陈列室里,陈列展出的都是定陵出土的国宝级的文物,都非常精美,各位可以一饱眼福,30分钟后我们在门口集合。
现在我们来到了定陵的宝城,直径230米,宝城正中为重檐歇山顶的明楼,是定陵地面保存最完好的建筑。在明楼内立6.19米高的石碑,额书“大明”,碑文为“神宗显皇帝之陵”。宝城中间的大土丘叫做宝顶,其实就是坟头。
大家随我从左侧的通道进入地宫。定陵地宫的挖掘工作是从1956年5月开始的,1958年结束。最开始发掘人员是发现了宝城西南侧墙上露出了一处券门,于是就正对着券门开了第一条探沟,探沟见底后发现了用城砖砌成的隧道。沿着隧道指示的方向在明楼后正对宝顶的方向开了第二条探沟,在这条探沟中碰到了刻有“此石至金刚墙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的石碑,这块石碑就是指示方向用的标志,因为定陵是皇帝生前建造的,完工后必须将地宫用土封上以待帝后。沿着石碑指示的方向,又开了第三条探沟,最终找到了石隧道,并且发现了金刚墙,将其上的金刚门拆开,即进入了地宫的隧道券,在西侧正中有两扇汉白玉的石门,从里边顶着“自来石”,发掘人员用铁棍把自来石从地面凹槽撬起,然后用铅丝套住并让它顶在其中一扇门后,另一扇门就可以打开了,沉睡了300多年的定陵地宫被打开了。
整个建筑的用料都是砖石,礼制上是仿明堂的“九重法宫”制,分为前室、中室、后室和左右室五个殿。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前室,也叫前殿,打开时在只有地面上的一层黄松木板直通后殿,在木板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运送棺椁的车辙。
再往前走就是中殿了,它位于前后左右四室中央,地面铺以细料方砖,据说这种砖会越擦越亮的。殿中陈设有汉白玉石神座,它的样式和皇帝生前宝座是一样的,神座靠背和扶手雕有龙头,两位皇后的神座雕有凤头。在三个宝座之前,设有祭祀用具黄琉璃五供,包括一个香炉,两个烛台,两个花瓶,神座
前各有青花云龙大瓷缸,缸中原来盛有香油,里边放有灯芯,叫做长明灯。
这座富丽堂皇的地宫就是后殿,又称皇堂,是地宫中最大的一个殿,地面铺设的是磨光的花斑石。在后殿正中设有须弥座式、面铺花斑石、镶有汉白玉石边的棺床一座,中央有一方孔,中间填的是黄土,是选择墓穴时的第一铲黄土,叫做金井。棺床的上安放有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的棺椁,还有装随葬品26箱,万历皇帝为自己设计了明清两代最高等级的葬礼——金井玉葬。
按照皇帝陵寝的规置是一帝一后,后殿只安放皇帝棺椁,皇后的棺椁应在左右配殿,为什么定陵一帝二后?左右配殿没有任何的陈设,两位皇后的棺椁却在后殿?先说他的二后:孝端是朱翊钧的正宫皇后,后与他没有孩子。孝靖皇后是万历皇帝母亲身边的宫女王氏,万历为母请安私幸,巧的是王氏就为万历生下了嫡长子,就是后来的“一月天子”朱常洛,死后万历才封她为贵妃,简称孝靖。她比朱翊钧早死九年,被埋在东井左侧平冈地,之孙朱由校继位后才追封为太皇太后。为什么合葬在一起呢?根据专家推测:在万历四十八年的时候,先是孝端皇后病逝,三个月后万历皇帝去世,而他的儿子朱常洛也在即位29天后就死于红丸案。刚刚即位的16岁皇帝朱由校眼前有三个葬礼、还有亲奶奶的移灵,这么巨大的任务都压在他身上,所以准备工作十分的仓促。而且当时正好是雨季,安放皇后的配殿不方便打开,于是皇帝皇后的棺椁就都从正门进去了。可是到了地宫发现配殿的甬道太窄了,皇后的棺椁进不去,所以只好将它们一并放入了后殿当中。
走出地宫后我们今天的明十三陵之行也将近尾声了,相信大家一定都为这座巨大的帝王陵墓群而感叹,希望我的讲解能给各位留下深刻的印象,领略我国古代的文明。
十三陵导游词9各位亲爱的朋友,我是旅行社导游小王,首先我代表旅行社欢迎大家!今天我们将要参观的景点是十三陵,它是著名的一个皇帝陵墓群,里面涉及到丰富的历史知识,所以请大家仔细聆听导游词介绍。
明十三陵是世界上埋葬皇帝最多、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帝陵墓群,陵区内葬的是明朝的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及诸多嫔妃、太子和公主等。好了,说到这里可能大家有疑问了,明朝总共十六位皇帝呀,为什么是十三陵呢?请听导游词讲解。是这样的,明朝开国时定都南京,所以皇帝朱元璋葬在南京,而他的孙子朱允炆被朱棣夺去皇位之后,不知所踪,也无法建陵。还有后来的景泰皇帝,他与兄弟争夺皇位,最后被降级为王,失去了资格。所以今天的十三陵里面埋葬的只有十三位皇帝。大家了解了吗?
各位现在往这边看——这是十三陵的标志性建筑物石牌坊,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了。现在往前看,这是十三陵的正门——大宫门,皇帝每次祭陵就要在大宫门前下马进入。
好了,我们面前的就是长陵了。长陵是朱棣和徐皇后的陵墓,也是最大、年代最久的陵墓。接着看到的是定陵,我们进定陵地宫看一看。这地宫总面积为1195平方米,分为前、中、后、左、右五个大殿。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地宫的精华部分了,这些全部都是皇帝生前的用品,珍贵奢侈,大家都叹为观止了吧!
接下来大家自由活动,下午5点前集合回去。有谁还想更仔细看看导游词的吗?好了,感谢大家,祝大家有愉快的一天!
文档为doc格式